法讯 - 中国
2010年 07月
法讯中国第346期

法讯中国第346期

资本市场 Capital Markets

中国引起了欧盟企业的关注,但监管风险令人担忧

上海–中国欧盟商会开展的一项商业信心调查显示,在华经营的大部分欧盟企业都看好中国的发展潜力,并计划在中国加大投资、增加本土员工并扩大其研发中心的规模。

这项调查于今年3月开展,调查对象涉及500多家在华经营的欧盟企业。调查显示,78%的企业表示看好经济增长的势头,而34%的企业表示对未来2年的利润率持乐观态度。

继去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之后,40%的欧盟企业表示,对他们来说,中国市场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近30%的被调查者称中国是其首要的投资目的地。

7月1日,欧盟商会副主席Piter de Jong向参与了在上海开展的商业信心调查的企业表示:”18%的商会成员表示将扩大其现有研发中心的规模,甚至会开辟新的研发基地。”

Jong说:”对于部分成员企业来说,研发环节也很关键,因为中国市场发展得很快,消费者市场也发展得很快。”

Jong表示,随着中国市场的迅速扩大,在华设立了研发机构的企业很可能会出现快速发展。

Jong说,另一方面,本土企业和外来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会变得愈发激烈。

今年4月,中国美国商会曾公布了一项类似的商业气候调查:在参与了调查的388家企业中,82%表示相对于去年更看好今年的发展趋势。这些企业还表示,未来5年的商业前景是继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91%的企业称其持”略微乐观”或”乐观”态度。

大型企业在中国更赚钱

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半数以上的大型企业在中国获得的利润高于其全球同行,而中小型企业则停留在努力使其业务能在中国市场上盈利的水平。

在中国,大多数企业选择通过扩大市场而非降低成本来增加利润率。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许多业务而言,中国并不是一个高利润的市场,但却是一个高增长的市场。”

令人困扰的监管问题依旧存在

在欧盟商会列举的前5大在华商业风险中,政府干预是普遍存在的非市场性挑战。这5大风险分别是:

  • 全球性经济衰退

  • 中国经济衰退

  • 来自中国本土企业的竞争

  • 劳动力成本增加

  • 地方保护主义/排外情绪

由包括商业圆桌会议和美国商会在内的30个商业组织组成的联盟曾于去年12月10日致信中国政府官员,反对去年11月公布的新的”自主创新产品”采购政策,这个政策使得本土企业在政府采购中占有优势地位。

36%的参与者称,过去2年里,中国政府制定的政策对外商投资企业(FIEs)越来越不公平,而8%的参与者并不赞同这种说法。

没有一家企业认为,中国政府制定的政策在向外资企业倾斜。事实上,39%受访企业认为未来2年内监管环境将越来越不利于外资企业,而仅10%希望继续向外资企业倾斜。

就监管问题而言,政府在执法过程中区别对待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被视为首要问题。

欧盟商会称:”相对于本土企业,中国政府对在华外资企业监管要严格得多。”

为了消除外资企业的诸多担忧,中国目前正在出台新的政策以吸引外商投资(PharmAsia News, April 6, 2010)。

来源:Drug Future

外汇管理局:未发现有组织大规模热钱流入中国

国家外汇管理局表示,目前”热钱”主要采取蚂蚁搬家的方式进入中国,尚未发现有组织、大规模流入境内。热钱的主要目标是进入股市、楼市,获取资产价格上涨收益。

热钱又称游资,通常定义为追求最高报酬和最低风险,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迅速流动的短期投机性资金。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邓先宏接受《人民日报》访问时指出,中国对资本项目还有管制,国际上正规的大型金融机构,出于法律风险等方面的考虑,通常不会采取违规途径,因此中国不存在所谓的”金融大鳄”问题。

他说,从今年2月开始,国家外汇管理局在外汇流入量较大的13个省市,组织开展了应对和打击”热钱”专项行动,共计非现场排查近期的跨境交易347万笔,累计排查金额4400多亿美元。截至目前,专项行动已查实190宗涉嫌违规案件,涉案金额73.5亿美元。

多采取蚂蚁搬家方式

他指出,总体上,跨境资本流动及外汇收支是合法合规的,尚未发现境外”热钱”有组织、大规模流入境内。违规流入的”热钱”多采取蚂蚁搬家方式,在传统的贸易和投资领域伪装流入,方式五花八门。

例如,部分加工贸易企业通过高报工缴费、虚增可收汇额度和转移定价等方式,达到多收汇、多结汇的目的;部分转口贸易企业利用收付汇时差,即通过收汇后全 额结汇、推迟付汇及虚构交易等方式扩大外汇净流入;服务贸易则主要是以运输费、谘询费名义违规办理收结汇,有些企业以服务贸易收入的名义收取资本项下外汇 资金,逃避外汇监管;外商投资项下的”热钱”很多与虚假外资有关。

部分外资企业虽有真实项目,但无真正的”外资”,有的乾脆就是”空壳 企业”,所需外汇通常通过中间人与地下钱庄之间进行资金交易,资本金结汇后用于归还地下钱庄或境内外出资人。个人项下的”热钱”主要是通过分散汇入-分散 结汇-集中入账等多种形式,达到将大额资金化整为零、分拆结汇的目的。

邓先宏指出,热钱往往通过贸易、外资、银行、个人等多个渠道,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既有企业行为,也有个人行为。有的是集团公司内部关联企业套汇运作。

“热钱”也进入股市,专项行动中发现,部分外商投资企业虚构用途,将资本金结汇后投入股市。此类案例中,外资企业以支付货款等名义,向银行申报资本金结 汇,将结汇所得人民币,划给境内关联企业,关联企业再以往来款等名义将资金原路划回。外资企业收回此笔人民币资金后,不再受结汇时申报用途限制,从而流入 A股市场。

来源:联合报网

中国将出台对外投资环境指导意见

21世纪经济报道7月9日报道 中国一些唯利是图的对外投资者,可能将面临悬崖勒马的压力。

在7月8日举行的”中国对外投资中的环境保护政策研讨会”上,环保部法规司司长杨朝飞透露,目前环保部正在与商务部等部门沟通,尽快出台一个对中国对外投资和援助加强环境管理的指导意见。该项指导意见已经初步制定完成,目前正在修改。

“我们希望尽快颁布这个意见,这有利于树立中国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他说。

据了解,目前由商务部主管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但是对于中国企业在海外的环境保护情况,并不太涉及。环保部主管环境工作,但是主要管辖范围为国内的生态保护。这使得中国的海外投资出现一些缺乏监管的情况。

近年来,中国的海外投资尽管在快速上升,但是部分企业并没有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结果投资受到抵制或被违约,最终损失惨重。

为此,环保部规划院、全球环境研究所、中国对外经贸大学等部门,对中国对外投资的环保政策进行了研究,并于7月8日出版了《中国对外投资中的环境保护政策》一书。一位国家部委人士指出,这些研究为国家出台政策提供了政策基础。

全球环境研究所环保执行主任金嘉满告诉记者,中国企业最好以较高的环境标准来进行海外投资,如果当地的经济水平不如中国,可以以中国的标准来要求; 而对于发达国家,可以以发达国家规定的环保要求来投资。”如果标准太低,一些发展中国家以后可能会提高环保标准,这会使得很多投资无效,并引发冲突。”她 说。

中国部分海外投资损失惨重

近年来中国海外投资呈现加快态势,但是部分企业不注意环保问题,结果损失惨重。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广泛,且集中于资源开发和初级制造业。比如2008年对外投资中,商业服务业占到38.8%,采矿业为10.4%,主要是石油天然气开采业、有色金属开发业和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截至2009年底我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已超过2200亿美元。

不过,根据研究,中国对外投资分布虽广泛,但在少数地区高度集中,并未太关注环境风险。投资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

一家在柬埔寨投资森林的企业,在1995年与当地政府签订了计划投资3000万美元、对当地森林开采30年的协议。到了2001年,当地政府以环境 问题为由收回了森林采伐权,2005年将采伐权置换为森林保护权和种植权。该企业最后不得不撤出,损失前期投资1500万美元。

“这种情况其实很普遍,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在边境的投资,对环境风险远远没有重视。”全球环境研究所环保执行主任金嘉满说。

目前中国海外投资加快,但是因为环境等问题导致的损失,仍无一个准确的统计数字。但是中国企业大部分没有执行国际标准,比如已成为世界主要金融机构 进行国际项目融资新标准的”赤道原则”(这项准则要求金融机构在向一个项目投资时,要对该项目可能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估,并且利用金融杠杆促进 该项目在环境保护以及周围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国内仅有兴业银行一家加入,其他国内银行由于没有加入这一原则,其对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提供的贷 款,都不被国际认可。

海外生态破坏者或将受罚

商务部和环保部认识到上述问题的严峻性。

目前多个部门正在加紧协商,预备出台关于加强中国对外投资和援助环境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全球环境研究所等部门,给出上述有关指南和指导意见的建议稿。

这些建议稿指出,有关部门应该组织队伍对境外建设项目从投入生产,到使用后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督查,避免造成严重环境污染或者生态破坏,对于产生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的,视污染和破坏的程度,给予不同程度的处罚。

企业对项目管理方面,宜在改进生产技术水平的同时,积极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不断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特别是”企业应建立完整的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记录档案,并定期向有关管理部门和所在社区公布”。

环保部环境规划院葛察忠则指出,国家应密切关注国内企业海外投资行为,对于那些恶性环境破坏的企业,”应该建立黑名单,给予处理。”

据悉,国内有关政策建议稿,已经提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或对外援助战略和规划都要体现环保的意识和要求。对外投资企业开展投资和经营活动,应该遵守中国和所在国签署的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有关的国际公约和协和协议。

来源:澧 州 视窗

中邮速递上市两难点

邮政改革向市场化迈出了重要一步。

6月29日,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其在全国31个省的全资子公司也在同一天挂牌。

中邮速递最终目标直指上市。

但脱胎于邮政系统的中邮速递,与母公司之间藕断丝连。中国邮政集团与中邮速递之间,业务如何划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瞄准上市

2009年中邮速递营业收入约为150亿元,位居中资快递企业第一位,比第二位的民营企业顺丰速运多出一倍。

EMS设立于1985年,负责经营和管理全国的邮政特快专递业务;中邮物流则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集仓储、配送、运输等业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物流企业。这两家企业都是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的子公司,于2009年9月合并成立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公司。

完成股份制改造后的中邮速递,将承接EMS和CNPL,拥有”全夜航”货运航空网络、国内最大的快递服务网络等等。

此前,中国邮政的速递和物流业务都是两套人马,运输渠道相对独立,同一城市的场地和设备也没有共享,合并后有利于闲置资源共享,统一降低成本。

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上市。

中邮速递曾经持有湘邮科技的1802万股国有法人股,这被解读为中邮速递的”借壳上市”。但5月26日,湘邮科技发布公告称,财政部批复,同意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公司将所持有的湘邮科技股份,无偿转让给邮政科学研究规划院。

这被外界解读为,由于湘邮科技的股东、财务等关系处理较复杂,中邮速递自己IPO比借壳湘邮科技上市要容易。上市计划已列入中邮速递的工作日程,但具体是IPO还是借壳,目前未有定论。

整合之难

速递和物流两大业务差别明显,要想在人员庞杂的邮政系统将其捏合在一起更非易事。邮政系统曾在2005年尝试合并速递和物流业务,但合并计划最终让道于政企分开的改革。

2007年邮政局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实现政企分开,2008年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之后,邮政改革才将重点放在速递和物流业务的整合上。

从2009年初开始,各地的速递物流公司,与邮政局在操作和财务上逐渐划分开。

但速递业务和物流业务的运作模式并不相同,速递的核心目标是快速高效,提供门到门限时递送服务;而物流则是个性化运作,为客户提供面向大宗物品 的运输、仓储、配送等综合服务,对时效性的要求远低于速递业务。邮政速递和物流在业务模式上差别很大,前者是标准化运作,后者是个性化运作。

混业经营

邮政速递和物流业务的合并,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将EMS的竞争性业务和中国邮政的普遍服务彻底分开,并进行必要的资产剥离。

速递与物流属于竞争性业务,利润高且效益好;而像信函递送、党报党刊发行等则属于邮政普遍服务,多年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邮政科学研究规划院的熊洁菲说,国家有关部门支持邮政速递物流向自主经营、独立核算方向进行重组,希望通过3到5年的努力,使邮政速递物流企业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速递物流综合服务运营商。

但EMS和中邮物流很多业务都在借用普遍服务的邮政网络,比如借用通行免费的邮政运输系统,通过邮政网点进行业务受理,还享受其他补贴等优惠政策等等。从民营和外资快递企业的角度看,这必将导致市场不公平竞争。

在中国快递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看来,中邮速递在股份制改造后,EMS等业务或将通过委托代理的方式在邮政网点经营,子公司与集团公司之间需要有业务经费支付,而不是以前的”资源共享、收益均摊”。

但如果分家分得太彻底,邮政系统也会出现互相拆台情况。比如,快递包裹收入既然划归中邮速递,窗口人员就劝说客户寄普通包裹;客户原本想用EMS寄证件,窗口人员就介绍客户用挂号信寄。

《中国邮政报》的一篇报道说,”由于专业经营、收入分配等原因导致窗口人员对代理速递业务积极性不高,有些职工甚至出现了抵触情绪。”

中邮速递正在加大揽投网络的建设,发展自己的揽件投递系统,以减少对原有邮政系统的依赖。中国邮政集团副总经理刘明光说,”要将加快速递物流揽投网建设,当做机制改革头等大事来看。”

来源:21CN

外汇局: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稳定

据国家外汇局网站消息,外汇管理与涉外经济金融密切相关,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公众的关注重点之一。近期,外汇管理局连续第四次发布《外汇管理政策热点问答》。《问答》强调指出,我国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为千分之五。外汇局将按照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维护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问答》指出,目前我国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为千分之五,即每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的交易价可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对外公布的当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五的幅度内浮动,银行间外汇市场欧元、日元、港币、英镑等 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交易价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非美元货币交易中间价上下3%的幅度内浮动;银行对客户美元对人民币挂牌汇价实行最大买卖价差幅度管 理,当日美元现汇(钞)最高卖出价与现汇(钞)最低买入价区间应包含当日中间价,并且现汇最高卖出价与现汇最低买入价的价差不得超过当日中间价的百分之 一,现钞最高卖出价与现钞最低买入价的价差不得超过当日中间价的百分之四,在上述规定的价差幅度范围内,银行可自行调整现汇和现钞的买卖价格,银行对客户 非美元对人民币挂牌汇价没有浮动区间管理限制。

《问答》还指出,外汇局将按照上述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维护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来源:腾讯财经

其他 Other

资源税改革将率先在新疆试点

昨天上午,在西部大开发10周年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表示,资源税改革率先在新疆试点,试点税率为5%,今后将逐步向全国推开,不同产品税率可能不同。

杜鹰表示,资源税改革的实质内容就是把原油、天然气的资源税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税率由原来的2.5%提高至5%,不同资源产品的税率不一样。

他表示,”这个改革对于战略资源富裕的西部地区来讲,将会明显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另据报道,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的相关人士也表示,资源税改革可能将于9月1日推向全国。

从转变发展经济发展模式而言,资源税的改革也可”倒逼”资源耗竭型的模式转型。但是,资源税改革之所喊了多年而无进展,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利益的纠葛 和博弈:就企业而言,提高资源税无疑要增加成本;就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而言,资源税的绝大部分都属于中央所有,地方只留25%。而在中央、地方和企业的博弈 中,最担心的结果是,资源价格普遍上涨的成本最终转嫁到民众头上,民众成为实际的买单者。

解读

资源税改革如何达到多赢格局

资源税改革的关键,除了提高税率,实行从量征收之外,恐怕还有更重要的制度命题:一是资源税的用途何在,也就是必须建立一套资源的保护和补偿机制, 不能一头收税,一头又通过别的途径让民众支付资源补偿的费用;二是防止转嫁成本,资源税改革的成本应该由国家、地方、企业和民众共同承担。最终,企业提高 技术,国家向地方让利,地方通过收取资源税用于资源的保护性开发,而民众树立节约意识,如此,则资源税改革就是一个多赢的格局。

来源:网易

此法讯仅为提供相关资料信息之用,其内容并

不构成法律建议及个案的法律分析。
此法讯的发送并不是为了在易周律师行与用户或浏览者之间建立一种律师与客户之关系。
易周律师行并不对可从互联网获得的任何第三方内容负责。

如你不希望再收到易周法讯,请发送电邮至 unsubscribe@charltonslaw.com告知我们。

Boutique Transactional Law Firm of the Year 2021
Asian Legal Business Awards

Charltons
香港皇后大道东43-59号,
东美中心12楼

电话: + (852) 2905 7888
传真: + (852) 2854 9596
www.charltonslaw.com.cn

Charltons – 法讯 – 中国 – 346期 – 2010年07月12日

在华经营的欧盟企业

中国政府对在华外资企业的监管

中国对外商投资企业政策

热钱的定义

游资

外商投资项下的”热钱”

短期投机性资金

中国对外投资中的环境保护政策

中国海外投资环保标准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在华商业风险
中国劳动力成本
中国欧盟商会
中国美国商会